很多人以为,EP获批就代表一切搞定。但真正决定你能否在新加坡长期扎根的,是续签。
作为专注新加坡移民领域多年的专业机构,我们必须提醒:EP续签不是“走过场”,而是MOM(新加坡人力部)对你公司经营、个人表现、薪资水平的全面体检。一旦没过——不仅工作断档,连PR申请规划都被迫中止。
EP续签的核心门槛:薪资+公司经营状况
MOM对续签要求非常具体:
薪资标准:非金融业月薪至少5500新币,金融业月薪至少6200新币,并需提交近6个月的工资单和银行流水。
公司状况:必须有真实业务、稳定收入,且能提供相应证明。数据显示,35%的EP续签失败是因为公司经营不佳,比如——
- 没有实际业务
- 收入不稳定
- 员工数量减少
材料准备要“真、全、快”三到位
以下是MOM重点审查材料清单:
- 公司财务报表
- 近6个月员工花名册及薪资单
- 公司业务合同或发票
- 个人绩效评估
- 企业纳税证明
注意:所有文件必须真实、信息一致。MOM会交叉验证,造假或数据不符都是直接拒签的高危项。
续签时间规划:不要拖到最后一刻!
很多人以为到期前再交就行,结果“拖”出问题。
建议:提前90天启动续签准备,提前60天正式提交申请。这样可以预留时间应对补件、核查等突发情况。千万别等EP快过期才匆忙操作——一旦错过,重新申请周期更长、风险更高。
EP续签常见踩坑问题
薪资结构不合理(例如基本薪太低、津贴虚高)
公司注册地址不合规
本地员工比例过低
个人绩效评估缺失或表现欠佳
提高续签成功率的实用策略
✅ 薪资逐年增长: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 本地员工比例>15%:符合MOM倾向
✅ 持续业务证明:新项目、合同、客户清单
✅ 定期了解政策变化:随时应对调整
EP续签看似一次手续,实则是你在新加坡长期发展的“资格复审”。从第一张EP开始,就要为“续签”做准备。
很多成功的EP申请者在首次获批后,就开始规划自己的续签路径——稳定经营、优化结构、积累本地雇佣数据。
正因如此,他们不仅EP续签顺利,后续PR申请也更有底气。
EP只是起点,续签才是关键!想在新加坡真正扎稳脚跟,不只是“拿到”EP,更要“守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