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726427169

首页 > 欧洲留学 > 德国留学 > 德国国际法生效,在德华人新生儿如何避免自动入德籍,合法保留中国籍

德国国际法生效,在德华人新生儿如何避免自动入德籍,合法保留中国籍

根据2024年德国新《国籍法》生效后,

很多在德打拼的华人父母都慌了……

孩子出生在德国,会不会自动获得德国国籍?

很多的准宝妈都是非常的担心。

如果在德国把孩子生了,如果不想入籍德国,会不会面临打官司的风险呢?

想保留中国籍,到底能不能操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

政策差异全流程操作,再到风险规避

无论你是刚怀孕的准妈妈,还是刚生完宝宝的新手爸妈,看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家的方案。

一、先搞懂:中德国籍法的核心冲突

要解决问题,得先明白「为什么会有冲突」:

  • 中国《国籍法》:血统原则为主——父母一方是中国公民且未在外国定居,孩子出生即有中国籍(不承认双重国籍);
  • 德国2024新《国籍法》:有条件的出生地原则——父母一方持德国永居且合法居留满5年,孩子出生自动获得德国籍(允许双重国籍)。

这种「不对等」,导致了三种典型场景:

  1. 父母都没永居/居留不满5年:无冲突,孩子仅获中国籍;
  2. 父母一方有永居且满5年:孩子自动获德籍,需启动「退籍补救」;
  3. 父母一方是德国人:孩子同时获德籍+中国籍(法律冲突)

二、分情况应对:三类家庭的具体操作方案

场景1:父母均无德国永居,或居留未满5年(最理想)

结论:孩子不会自动获得德国国籍,直接保留中国籍即可。

操作步骤

德国方面

去市政厅办出生登记时,明确书面声明不接受德国国籍(关键!否则可能被默认);

为孩子申请「居留许可」(随父母类型,比如工作签/家庭团聚签),而非德国护照;

保留好所有居留证明(Anmeldung、居留卡等)。

中国方面

向中国驻德使领馆申请出生证明认证(需预约,带齐父母护照、孩子出生纸);

申办中国旅行证(有效期2年,孩子回国用这个入境,比护照更方便);

准备《未成年人办理旅行证监护人同意书》(父母双方签字)。

场景2:父母一方有永居且居留满5年(最容易踩坑)

问题:根据德国新法,孩子会自动获得德国国籍。若想保留中国籍,必须启动「德国退籍程序」

操作流程(分两步)

德国退籍(关键!必须先退德籍,才能保留中国籍):

向「德国联邦行政管理局(BVA)」提交退籍申请(官网可下载表格);

获得「德国家庭法院」批准(未成年人退籍必需,需证明「退籍不影响孩子利益」);

提供「孩子已具有中国国籍」的证明(比如中国旅行证、出生认证);

获批后,上缴德国护照,领取《退籍证明》(约3-6个月,费用250欧元)。

中国国籍确认

带《退籍证明》去中国驻德使领馆,办理「国籍确认」;

申请「中国旅行证/护照」(首次办护照需父母到场,提供居留证明);

完成「出生证明领事认证」(用于国内上户口等)。

风险提示

  • 退籍申请可能被驳回(比如家庭法院认为「退籍对孩子不利」),建议在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启动(此时孩子小,法院更易批准);
  • 若未及时退籍,孩子用德国护照入境中国,中国边检会视为自动放弃中国国籍(不可逆!)。

场景3:父母一方是德国公民(双重国籍冲突)

问题:孩子出生即获德国国籍,同时根据中国法律,若中国籍父母未在德国定居,孩子仍有中国籍(法律上的「双重国籍」,但中国不承认)。

解决方案

主动放弃德国国籍(适合计划回国的家庭):

走上述「德国退籍流程」,需父母双方同意;

退籍后,用《退籍证明》确认中国国籍。

保留双重国籍至成年(适合计划长期在欧盟的家庭):

德国允许「双重国籍」保留至23岁,中国法律不承认但实际默认(比如用中国旅行证入境中国,用德国护照去欧盟);

18岁前每年核查政策,21岁前做出最终选择(放弃其中一个)。

操作建议

  • 若计划未来回国,尽早放弃德国国籍(避免成年后麻烦);
  • 若计划长期在欧盟,保留德国国籍(享受欧盟教育、医疗福利),但入境中国必须用「中国旅行证」(别用德国护照申请中国签证!)。

三、全流程管理:从出生到成年的「避坑指南」

1. 新生儿时期(0-6个月)

  • 德国:办出生登记时明确拒绝德国国籍(书面声明),申请居留卡而非护照;
  • 中国:尽快办「出生证明认证」和「中国旅行证」(旅行证有效期2年,过期前6个月换)。

2. 童年时期(1-18岁)

  • 证件:每2年换一次中国旅行证,德国居留卡到期前3个月更新;
  • 居留:确保父母居留合法(比如工作签没过期),孩子满16岁后需过德语A2(延续居留必需);
  • 避坑:别用德国护照入境中国(用旅行证),别虚假申报国籍(比如在德说有德国籍,在华说有中国籍)。

3. 成年前夕(16-23岁)

  • 若选中国籍:21岁前完成德国退籍,办中国护照(首次需回国);
  • 若选德国籍:向中国使领馆注销中国国籍,办德国护照更新。

四、关键提醒:这些行为会「直接丧失中国国籍」

绝对不能做的事

  • 用德国护照申请中国签证(中国边检会视为「自动放弃中国国籍」,不可逆!);
  • 未退籍却长期用德国护照入境中国(比如每年回国都用德国护照,会被判定「主动放弃中国籍」);
  • 父母有永居后,未及时给孩子办退籍(超过1年没办,退籍申请可能被驳回)。

安全操作建议

  • 出入境证件一致:德国出境用「居留卡+中国旅行证」,中国入境用「旅行证」;
  • 备份所有文件:扫描《退籍证明》《出生认证》《居留卡》,存云端(比如百度网盘);
  • 每年查政策:关注「德国联邦移民局(BAMF)」和「中国驻德使领馆」官网(政策可能变);
  • 用专用邮箱:单独管理国籍相关的申请邮件(比如BVA的回复、使领馆的通知)。

五、长期规划:国籍选择的「生活考量」

选择国籍,本质是选择「生活方式」,建议结合以下因素判断:

  • 居留稳定性:保留中国籍需确保德国居留合法(比如工作签没断),避免长期离境超过6个月(会影响居留);
  • 教育路径:德国国籍可上欧盟公立学校(免费),中国国籍便于回国读国际学校或高考;
  • 社会福利:德国永居与国籍的社保福利几乎没差(比如医保、养老金);
  • 跨境事务:中国国籍在国内购房、上户口、办医保更方便,德国国籍去欧盟不用签证(说走就走)。

计划回国的家庭,保留中国籍更稳;

计划长期在欧盟的家庭,保留德国籍更方便

但核心原则只有一个:主动规划,比被动接受更重要

如果你的家庭正面临「国籍选择」的困惑,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未来5-10年,我们打算在哪里生活?
  • 孩子的教育、医疗,我们更看重哪方面的资源?
  • 父母的居留状态,未来会不会变(比如要不要申请永居)?

想清楚这些,再对照本文的「场景方案」,就能找到最适合的路。

最后想说:国籍不是「枷锁」,而是「工具」

只要提前规划,你完全可以让孩子「既有中国籍的根,又有德国籍的便利」。

德国留学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