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赴德留学的同学,几乎都会卡在一个关键问题上:选德语授课还是英语授课?
有人觉得英语授课 “省时省力”,不用额外攻克一门新语言;但真正了解德国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的人会发现:德语授课,往往是更值得投入的长期选择。
今天帮大家从多个维度深度剖析,帮你做出最优决策!
01 学历阶段决定语言方向
本科申请:德语授课为主流刚需
德国本科教育以本土培养为核心,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为例,本科纯英语授课专业仅占 14%(含海外校区),德语授课专业占比超 80%。
想申请本科?别犹豫,先攻德语,至少达到B2水平。而少数英语授课项目(如商科、计算机)因名额少,全球申请者扎堆,不仅要求 GPA85+(211 院校),还要雅思 6.5+/ 托福 95+,竞争烈度远超德语项目。
硕士申请:专业导向优先
学科差异对比:
专业领域 | 推荐授课语言 | 核心原因 |
机械/汽车工程 | 德语 | 德国本土产业强关联,本土企业(大众、博世、西门子)的合作项目、实习机会几乎都要求德语沟通,德语授课能直接对接学术资源和产业资源 |
计算机/AI | 英语 | 国际化科研环境,英语文献占比高,硅谷企业招聘更重英语,但若计划留德发展,德语能力仍是融入本地团队的关键 |
人文社科 | 依专业定 | 哲学/历史等需德语文献,英语语言学/国际关系则反之 |
02 申请与毕业难度
申请竞争烈度
英语授课项目因全球学生可申请,竞争异常激烈。比如理工科硕士,211 院校GPA 85+、雅思 6.5 + 只是 “入门线”,30%以上专业还要求 GRE/GMAT(商科更为普遍)
而德语项目因语言门槛筛选掉一批申请者,竞争压力小很多。非热门专业录取率约30%-40%。硬性要求为GPA75+ ,德福16分/DSH2,语言上部分专业接受 “申请时提交 B2 证书,入学前补 C1”,给了更多缓冲空间。
毕业适应性
英语授课:
优势:教材/论文阅读效率高(尤其理工科)
风险:部分小城市生活(如纽伦堡、卡尔斯鲁厄)需基础德语(A1-A2)应对日常沟通。
德语授课:
优势:深度融入本地学术圈,参与教授私研项目机会更多;
风险:专业词汇需额外200-300小时学习(如机械德语术语库),但一旦掌握,无论是课堂互动还是学术社交,都会更自如,这本质上是 “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
03 就业前景
留德求职(德语授课显著优势)
大众、博世等巨头明确要求 “德语 B2+”,技术岗面试全程德语;中小型企业更甚,若英语授课生毕业前没达到德语 B2,简历通过率直接降低 40%-60%;
据 StepStone 2023 年报告,德语流利者起薪比仅用英语者高 8%-12%(英语岗平均 4.2 万欧 / 年,德语岗可达 4.5-4.7 万欧)。
回国发展:德语是 “差异化优势”
有人觉得 “回国用不上德语”,但事实是比起 “只会英语” 的竞争者,“德语 + 英语 + 专业能力” 的复合背景,在跨境贸易、技术合作等领域更具竞争力。
核心结论:
德语授课≠更难,英语授课≠更轻松! 关键在于用动态规划平衡专业特性、语言潜力与职业愿景。尤其对于志在深耕德国的你——德语能力是撬动学术资源与职业机遇的核心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