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季,英国留学市场正经历着:英镑汇率在短期内大幅反弹,叠加英国政府针对留学生学费收入的 6% 征税计划,让原本备受青睐的 “留学性价比之选” 面临新的成本考验。
01 英镑汇率反弹加剧留学成本压力
外汇市场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5 月 21 日,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已攀升至 9.6974,较一周前低点反弹 2.4%,银行现汇卖出价达到 974.14 的高位。
这一波动背后,是英国经济基本面的微妙变化:英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 2025 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GDP 环比增长 0.7%,超出市场预期的 0.6%;随着英美贸易协议的落地实施,全年经济增速预测被上调至 1%,市场对英镑的信心得到提振。
对于留学生家庭而言,汇率波动直接影响着留学预算。以每年 3 万英镑的学费为例,汇率每上涨 1 个百分点,学费成本将增加约 2000 元人民币。加上伦敦地区年均 1.5 万英镑的生活费,汇率波动带来的额外支出不容忽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国高校的学费支付通常要求在入学前完成,汇率的短期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家长在换汇时面临更大的决策压力。
02 6% 学费征税计划或推高留学成本
相较于汇率的市场波动,英国政府推出的 “留学生学费收入征税计划” 更具政策冲击性。
根据英财政部提案,从 2026 年新学年开始,英格兰地区的大学需对留学生学费收入缴纳 6%的特别教育税,预计这笔费用将直接传导至学生端。
英国教育部在政策说明中表示,征税所得将专项用于本土高等教育设施升级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旨在平衡 “国际教育创收” 与 “本土人才培养” 的关系。
然而,这一政策遭到英国大学联盟(UUK)的公开反对,指出 “将财政负担转嫁留学生群体,可能损害英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吸引力”。
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每年为英国贡献超过 40 亿英镑的教育收入,是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生源市场,政策的连锁反应值得关注。
03 理性应对:从成本管控到战略规划
面对双重挑战,留学家庭需建立更精细化的规划策略:
(一)动态管理汇率风险
建议采用 “分段换汇 + 汇率对冲” 策略,利用银行的远期结汇产品锁定学费汇率,避免在市场高点集中换汇。教育机构数据显示,合理使用金融工具可将汇率波动影响降低 40%-60%。
(二)精准选择专业方向
政策利好领域值得重点关注:STEM 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不仅享受英国政府的 “高潜力人才签证” 配额倾斜,且受学费征税影响相对较小 —— 这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投入常获政府补贴,院校更倾向于内部消化部分税费成本。2025 年 QS 学科排名中,英国 12 所高校的 STEM 专业进入全球前 50,保持着显著的学术优势。
(三)构建多国联申安全网
通过 “英国 + 新加坡”” 英国 + 香港 ” 等组合申请策略分散风险。例如,2024 年录取季中,通过联申策略获得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双录取的 Y 同学案例显示,多元化申请不仅提升录取成功率,更能在政策变动时拥有备选方案。
(四)善用政策过渡期窗口
2026 年 9 月前入学的学生仍适用现行学费政策,建议 2025 年申请季的学生加快申请进度,尤其关注 “带语言班的 conditional offer”,通过预留足够的语言准备时间锁定旧政策下的学费标准。
英镑汇率的市场波动与学费征税政策的叠加,本质上反映了后疫情时代英国高等教育的战略调整 —— 从 “开放创收” 转向 “平衡发展”。尽管短期成本压力加剧,但英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优势并未改变:15 所全球前 100 院校的学术底蕴、一年制硕士的高效学制,依然对追求优质教育的学生保持吸引力。
对于留学家庭而言,关键在于建立 “风险可测、成本可控、路径多元” 的规划体系。通过专业机构的全程指导(如背景提升、文书定制、政策解读),不仅能应对即时的成本挑战,更能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中锚定长期目标 —— 毕竟,优质教育投资的价值,终将超越短期的市场波动与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