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美签证政策收紧、就业市场承压,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将目光投向亚洲。新加坡成为首选目的地,其火爆程度不亚于“新留学前沿”
据新加坡教育部2025年报告,预计今年新增中国留学生将达 3.8万人,年涨幅高达 22%,刷新历史新高;中国学生在新加坡留学生群体中占比急速上升。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股热潮?
本篇将从以下几方面为你逐一解析
01 新加坡取代欧美
真实原因何在?
- 世界级高校资源
新加坡国立大学(QS世界第8)、南洋理工大学(QS世界第12)长期稳定排名前列,计算机、工程、金融等优势学科极具国际影响力
- 欧美签证收紧带来的空间替代
F-1签证审批趋严,英国Post-Study Work机会削减,使新加坡成为理性转向的最佳替代路径
- 高就业回报率与产业需求匹配
新加坡公立大学毕业生态就业率达 86.5%,起薪中位数约为 4,313 新元(约合人民币 2.35 万元)。13 大紧缺行业对留学生开放加分政策,让就业与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 “智慧国家”战略为相关专业提供发展红利
政府大力推动 AI、半导体、数据科学等领域发展,与理工背景申请者匹配度极高。
02 扩招的背后
是机遇还是“风险”?
2025 年迎来新“留学红利”
-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 研究生总人数由 11,714 增至 13,072 人,增幅 11.5%。尤其在计算机与电气工程扩招力度更大
- NTU(南洋理工大学) 研究生总人数由 9,777 上升至 10,608,增幅达 8.5%。设立“应用人工智能”硕士课程,与当地 AI 产业深度对接
新趋势带来的是“宽进严出”
- 语言门槛适度下调
NUS 商科雅思要求降低至 6.0;NTU传媒类专业亦降至 6.0。 - 学术门槛依然“硬核”
大多数录取者 GPA 超过 80 分;强应用专业要求 GRE ≥ 320。双非背景申请人须通过发表科研成果或累积实习背景来弥补硬实力不足。 - 专业设置加速产业融合
NUS 新增“可持续数据科学”与“智能制造”等跨学科课程;NTU 新推出 AI + 商业分析双学位,支持企业实训与行业认证。
03 2025申请攻略
把握时间节点
- 时间规划是成功的第一步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为例,其多数研究生项目在每年8月初开放提前批申请,首轮录取率往往高于常规批达20%以上。尤其对于计算机、工程、金融等热门学科,能否抢占早期申请席位,直接决定了录取概率。因此,建议申请人务必提前准备相关材料,把握申请窗口
- 申请材料的打磨亦不可忽视
推荐信需突出申请人科研能力或职业成就,个人陈述则应紧密结合“智慧国2025”计划及目标专业的产业发展趋势,体现申请人对未来规划的清晰认知与契合度。
- 背景提升是突破学历壁垒的关键手段
对于双非背景的申请者而言,参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半导体等方向的科研项目,并争取发表SCI/EI论文,将显著增强申请竞争力。此外,优先争取在新加坡本地企业或相关跨国机构(如Grab、Shopee、星展银行等)实习经历,不仅提升申请匹配度,更有助于日后求职落地。
- 制定合理的风险对冲策略
建议将“新二所”(NUS/NTU)与香港高校进行联申,分散政策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可考虑通过新加坡理工学院或私立院校的预科通道“曲线入读”公立大学,为未来留新深造预留更多可能性。
2025 的新加坡留学热,不仅来自政策红利,也反映出全球留学格局的调整。扩招虽然为更多学生打开门,但录取仍保持高标准